最近刷直播时,有没有碰到过主播举着小瓶子喊“治咽炎立竿见影”“风湿骨痛一贴就好”的“网红神药”?不少人看着评论区里的“好评”,难免动了“下单试试”的念头——但先停一停!10月27日,国家卫健委在“时令节气与健康”发布会上,专门给大家敲了个“安全警钟”:这些非正规渠道卖的药,真的不能随便买!
发布会的“例行健康提示”环节里,新闻发言人胡强强把话说得很实在:买药品得认准“三个正规”——要么去医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类医疗机构开,要么选挂着“药品经营许可证”的实体药店,线上购药也得找有网络销售资质的平台。像朋友圈里“朋友家亲戚做的秘方膏”、聊天群里“内部渠道拿的廉价药”,还有直播带货里吹得“包治百病”的“神药”,全是“风险雷区”——来源不明的药,连生产厂家、保质期都查不到,吃下去轻则没效果,重则伤肝肾,真出问题连维权的地方都没有。
除了“渠道要对”,吃药的“规矩”也得守牢。胡强强特别强调,处方类药物(比如降压药、降糖药)一定要严格按医生的医嘱吃,千万别觉得“自己症状轻了就减药”“别人吃着有效就跟着买”。尤其是长期吃多种药的慢患者,比如同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人,最好定期找医生或药师“梳理”一下药物清单——避免不同药物互相“打架”,反而伤了身体。“吃药不是‘跟风’,得对准自己的‘病症靶点’。”他说的这句话,其实戳中了很多人的误区。
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:家里的药得“好好存”。胡强强提醒,药品要放在干燥、阴凉的地方,别让孩子够着;要是看到药瓶上的有效期过了,或者药片变色、胶囊黏在一起,甚至闻着有怪味,赶紧扔了——过期药就像“变质的食物”,不仅治不了病,反而可能变成“毒副作用放大器”。
其实想想,大家之所以会被“网红神药”吸引,无非是图个“方便”“便宜”,或者信了“主播的人情牌”。但健康这事儿,最忌“图省事”——就像我们买菜要挑“正规菜市场”,买零食要看“生产日期”,吃药难道不该更谨慎吗?
发布会结尾时,胡强强说了句很实在的话:“真正能治病的药,从来不需要靠‘网红头衔’包装;真正靠谱的健康建议,从来都是‘把安全放在第一位’。”这句话其实值得每个人记下来——下次再刷到直播里的“神药”,不妨先问自己一句:“这药是从正规渠道来的吗?”
毕竟,健康不是“试出来的”,而是“选对路”护出来的。与其信主播的“口头保证”,不如信医生的“专业判断”;与其贪“廉价方便”,不如守“安全底线”——这才是对自己身体最负责的选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