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(11月5日),央视新闻放出的一组福建舰入列现场图,把不少网友的“民族自豪感”直接拉满——舰首鲜红的“18”舷号、甲板上排列整齐的舰载机模型、舰岛旁飘扬的五星红旗,还有舰员们眼神里的坚定,每一张图都像“强心针”,扎进了中国人对“海洋强国”的期待里。
作为我国第三艘航母,福建舰的“不一样”早就让军迷们盼了很久:它是咱们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母。别小看“电磁弹射”这四个字——以前咱的辽宁舰、山东舰用的是滑跃式起飞,舰载机得“靠自己冲”,而电磁弹射相当于给飞机“装了个弹簧”,不仅能让更大更重的战机起飞,还能把起飞效率提高好几倍。有网友算过账:“以前滑跃式航母一天能起飞50架次,电磁弹射说不定能到100架次,这差距可不是一点点。”
更让大家讨论的,是军事专家那句“南海定海神针”。有人可能会问:“一艘航母而已,真能‘定’住南海?”其实看看南海的情况就懂了——咱们的南沙群岛、西沙群岛,还有繁忙的海上贸易通道,都需要“移动的保护盾”。福建舰入列后,能带着舰载机、护航舰艇在南海长时间巡逻,不管是应对“不速之客”的挑衅,还是保障渔民的安全,都多了份“说得出做得到”的底气。就像网友留言说的:“以前看新闻里南海有外国军舰晃悠,心里总有点慌,现在有了福建舰,终于能说‘咱也有大家伙了’。”
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,这十年咱们的航母之路走得“稳得很”。有人统计过:辽宁舰是“改装学习”,山东舰是“自主建造”,福建舰是“技术突破”——每一步都没走歪,每一步都在“攒本事”。就像一位老海军说的:“以前咱们的船小,出远海得‘看天气’,现在有了航母,终于能‘走向深蓝’了。”
再回头看那些高清图:舰桥上的指挥员敬着军礼,海风吹起他的作训服;甲板上的战士们盯着远方,手里的钢枪擦得锃亮。这哪里是“新舰入列”的仪式,分明是中国海军“长大成人”的宣言——从“近海防御”到“远海护卫”,咱们的海军终于有了“护家护到家门口”的能力。
有网友把福建舰的图设成了手机壁纸,配文是“这才是最牛的‘国潮’”。可不是嘛,从“两弹一星”到“航母编队”,中国人的“底气”从来都是自己拼出来的。那些高清图里的每一个像素,都是科研人员的熬夜、工人师傅的汗水,还有海军战士的坚守——这不是“炫耀”,是“告诉世界:中国的东西,咱们自己能守得住”。
昨天晚上,我在朋友圈刷到一位当过海军的朋友发的话:“当年我在南海服役时,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艘自己的航母。今天看到福建舰,我对着屏幕哭了——咱们终于等到了。”是啊,福建舰不是“终点”,是“起点”——未来说不定还有更厉害的航母,更强大的海军,但这一步,已经足以让所有中国人骄傲。
最后再看一眼那张最火的图:舰首的“18”舷号在阳光下闪着光,背景是一望无际的大海。这画面里藏着的,是中国人的“海洋梦”,是“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”的硬气,更是“和平发展”的底气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