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的中非雨林,湿气裹着矿坑的尘土飘在风里。重庆陈阿姨抱着儿子小杨的骨灰盒,在班吉机场的走廊里哭到直不起腰——三个月前,28岁的小杨跟着朋友说“去中非挖黄金,赚够彩礼就回来娶媳妇”,可最后等来的,是警方“因股东纠纷意外坠亡”的通知,还有他生前藏在手机里的语音:“妈,老板扣了我护照,每天要挖12个小时,像矿奴一样……”

这份“挖金梦”的破碎,不是个例。11月20日,中国驻中非大使馆的一则“重要提醒”,把藏在“海外淘金热”背后的险象彻底摊开在阳光下:最近5年,至少有43名中国公民因在中非从事黄金采掘业,遭遇拘留、绑架、伤亡甚至“人间蒸发”。

矿场里的风险,比想象中更“吃人”——有人没办当地合法采金证,刚下矿就被警方扣了,设备全没收不说,还得交15万人民币的罚金;有人被中介“贫矿冒充富矿”的幌子得倾家荡产,凑了50万投进去,最后挖出来的石头连“含金量”都测不出来;更吓人的是武装,上个月一伙武装分子冲进北部矿场,绑走3个中国工人索要赎金,若不是使馆连夜协调当地军方,后果不堪设想。

还有更隐秘的“杀招”:雨林里的恶性疟疾。去年有个四川小伙子,在矿场连续发烧三天,矿主怕耽误工期不肯送医,等使馆找到他时,人已经烧得神志不清,最终没挺过那道“生死关”;更有股东间的矛盾——有人因为分账不均,凌晨被人套着塑料袋拖进矿坑,警方说是“意外”,可家属攥着他生前发的“有人要整我”的微信,怎么都不肯信。

“每一个案例背后,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。”使馆领事部的工作人员说,光是今年他们就处理了12起紧急求助,“我们帮着联系警方、协调医疗、找当地华人社团,可再努力,也赶不上‘提前规避风险’有用”。就像陈阿姨反复念叨的:“早知道挖金是拿命换钱,打死我也不让他去。”

其实不止是中非,最近几年“海外挖金热”里,不少人抱着“一夜暴富”的梦冲出去,可忘了最朴素的道理:高收益的背后,从来都是高风险。尤其是中非这种局势不稳、法律监管不完善的地区,连当地居民都不敢随便进的矿场,凭什么觉得自己能“赚了钱还全身而退”?

使馆的提醒不是“泼冷水”,是把“保命符”递到每个人手里:别去红区,别碰黄金采掘这种高风险行业;如果已经在那边,赶紧收拾东西回来——毕竟,比起“一夜暴富”的幻想,活着回家,才是对家人最实在的“交代”。

风里的矿尘会散,可有些伤口,一辈子都好不了。就像陈阿姨说的:“我宁愿他在家门口摆个小摊子,也不想他用命换那点‘没影子的钱’。”

这世上,没有比“平安”更贵的“黄金”。

中国公民沦为“矿奴”使馆紧急提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