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0日晚的澳门银河综艺馆,聚光灯扫过乒乓球台的瞬间,场边观众的呼吸都跟着沉了——当北京队的马龙、王楚钦、黄友政并肩站在赛场入口,对面是樊振东、许昕带领的上海队,这场第十五届全运会男团决赛,从一开始就写满“传承”二字。
比赛的节奏像坐过山车。首场男双对决是胜负的关键锚点:马龙搭档20岁的黄友政,对上许昕和周恺。当北京队一度6比9落后时,马龙用一记贴着球台边缘的反拉把比分追平,黄友政紧跟着补了个正手快攻,最终3比1逆转拿下首局。“那一刻我听见观众喊‘龙队稳’,突然就不慌了。”赛后黄友政说,前辈的气场像颗“定心丸”。
第二场单打轮到樊振东,这位刚拿了男单金牌的“小胖”果然没让人失望,3比1击败王楚钦,把总比分扳成1比1。但北京队的“均衡牌”很快见效——第三场马龙登场,面对周恺时依然保持着“六边形战士”的稳定,每一球都压着对手的节奏打,轻松3比0拿下;第四场王楚钦再战许昕,当他用最后一个斜线球擦边得分时,教练席的北京队成员跳起来拥抱,3比1的总比分,让北京队时隔32年再次捧起男团冠军奖杯。
颁奖台上,马龙捧着奖杯的手有点抖。这位37岁的“乒坛活化石”第六次参加全运,从2005年的新人到如今的“定海神针”,他说:“以前总想着拿金牌,现在更珍惜每一次站在赛场上的机会——不是为了证明什么,是不想给热爱留遗憾。”场边的许昕看着奖杯,笑着拍了拍樊振东的肩膀:“四年备战没白熬,虽然没赢,但我们拼过了。”这位35岁的老将,备战时既要照顾刚上幼儿园的孩子,又要兼顾自己的体育创业项目,“有时候训练到深夜回家,孩子已经睡了,但摸到球拍的瞬间,就觉得一切都值。”
最让人暖心的是赛后的拥抱——马龙和许昕紧紧抱在一起,王楚钦凑过去拍了拍两人的背,黄友政站在旁边笑着拍照。这一幕被相机定格时,场边有观众喊:“这才是国乒该有的样子!”
其实胜利从来不是乒乓球的全部。当20岁的黄友政说“有龙队在,我敢冲”,当25岁的王楚钦说“团队是我们的底气”,当28岁的樊振东说“一起拼搏的时光最珍贵”,当37岁的马龙说“珍惜每一分努力”,我们看见的是中国乒乓球最动人的脉络:从“过去”到“现在”,从“传承”到“新生”,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把对乒乓球的热爱传下去。
北京队的金牌闪着光,但更亮的,是场边那几个互相拥抱的身影——那是国乒的根,是跨越20年的温暖,是不管过多少年,都能让我们为之动容的“乒乓精神”。
